新聞中心
最新動態
經濟寒冬,受影響的行業中,軟件行業猶為獨特。不僅受影響小,反而是成為行業大增長的一個機遇。“我覺得,越是經濟寒冬,越要呼吁深圳打造‘軟件之都’。”金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激情地說。
徐少春另一個身份是深圳軟件協會的會長。一直以來,他都關注深圳軟件行業的發展。在他看來,深圳軟件業有諸多優勢,整個行業產值高居全國榜首,研發實力及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更不容小覷,因此,深圳完全有能力成為一個“軟件之都”,政府應該像扶持設計產業、文化產業那樣,為軟件企業發展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。
說起軟件業,徐少春頗為感慨,笑著說:“做軟件這么多年,我頭發都白了,不過,我仍然很慶幸自己選擇了這個行業,因為它的潛力太大了。”的確,現在業界對軟件已形成共識,都認為是它是信息產業的靈魂。徐少春說:“深圳應該把軟件業放在一個制高點上,通過軟件業來強化高科技產業,這對深圳建設創新型城市會有很大幫助。”
讓徐少春有點著急的是,大連、成都、青島等城市都提出要建“軟件之都”,并邀請他作顧問,為當地軟件業發展出謀劃策。徐少春說:“深圳在軟件業上優勢那么明顯,更有條件成為軟件之都,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政府在此方面有所行動,像扶持文化產業、設計業那樣,此軟件業長期發展進行規劃和投入,如果深圳真的成了一個軟件之都,那就標志著深圳實現了更高層次上的轉型。”
徐少春說,軟件是知識財富,財智均在人的大腦中,不會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減少。在經濟寒冬下,凡是軟件業發達的地區,抗擊金融風暴的能力相對就較強。打造軟件之都,除了能發展經濟之外,深圳還會更多投入去美化和發展環境,只有生活環境好,人才才會留下來。“宜居城市是深圳發展方向,發展軟件業殊途同歸,深圳會更加漂亮。”